"
收藏本站
logo
课程快搜:
采购管理 | 销售营销 | 研发管理 | 中层干部 | TTT培训
   您当前位置:企业培训课程站 >> 管理文库

国内外发展物流业的经验对西部的启示

时间:2012-11-17;来源:研发生产文库;作者:佚名;上传用户:aqingc

学习借鉴境外发达国家或本国发达地区在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物流中心过程中的经验,对于西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韩国和香港是境外物流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上海和深圳则是境内物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不论在产业规划布局、物流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物流信息网络建设、软件开发和规范管理方面,都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西部借鉴。

  1.日本、香港、上海、深圳等地发展物流业的经验

  (一)大力发展物流团地——日本建设物流中心的主要经验大力发展物流团地,是近年来日本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日本建设物流中心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做法是:“首先,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结合部、内环线之外(或城市之问的主要干道附近)选择合适的地块(主要依据是要有利于今后交通设施的配套建设),作为建设物流团地的基地。其次,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个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如仓储协会、物流协会、卡车运输协会、冷藏协会等等。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负责此项工作。协会成员的出资金额可多可少,不足部分政府还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再次,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团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团地的地价和房产的升值,使投资者能得到回报。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则根据本专业的实际需求,在物流团地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管理。协会中出过资的会员都可能按照自己业务量的大小向专业公司承租物流设施,并可享受相应的优惠价格(低于市场价)。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协会中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协会成员之间的过度竞争,使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从实际效果来看,日本用发展物流团地的做法把几十家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实现了资源整合,不但推动了物流内部各行业的合理分工,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互补性”,提高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例如,在东京的和平岛物流团地内,30多家仓储企业共同租用了12.7万平方米的仓库;40多家运输企业共同租用了8.6万平方米的货运平台,开辟了1000多个运输到站,相互之间“调剂”十分方便。这样既能使现有的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又能降低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以及客房的费用支出,还能及时监督、检查,确保服务质量。

  (二)以港口为核心——香港开展国际物流业务的重要方式香港地处亚太地区中心,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香港既是我国通往世界各地的天然大门,也是东南亚地区的中枢港,因此,香港国际物流业务是依托港口货运而展开的,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的港口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作机制,保证了香港港口的高速发展。主要特点:一是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港航业的发展。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远东航运中心,与其采取自由港的“积极不干预”政策是分不开的。自由港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的诸多特征,充分体现在政府对港航业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经营上,即一方面实行严格的高度集中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原则上不参与和不干涉港航企业的经营。使港航业自由发展。具体包括航运企业自由经营、船舶自由通航与货物免税免检、船舶自由登记、港口码头自由投资与自由经营等政策。

  二是保持顺畅的港口管理体制。香港的港口管理机构在当局组织成体系上,由政务司——经济局——海事处构成了港口管理的纵向系统,通过由上而下的有序配合,在整体上形成了政府港口管理的运作机制。而海事处作为政府机构中惟一专门进行港口管理的部门,其下设的六个科则构成了港口管理机构的横向系统。这一体制充分体现了香港港口管理集中性的优点。

  三是建立健全的港口法规体系。长期以来,香港受英国的殖民统治,沿用英国的法律体系,港口管理所依据的法律为船舶法系统。港口法系统、海上运输法系统。海上安全监督系统、航道法系统等几个方面,基本上是英国体系在香港港口系统中的体现。在香港港口管理的运作过程中,首先由当局通过立法制定有关航政管理的条例,如《商般条例》、《船舶及港口管理条例》、《商船(海员招募)条例》、《领港事务条例》、《港口管理(货物作业)条例》等,然后,由香港政府的职能部门——海事处根据上述有关条例及规定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是完善港口管理的运行机制,包括建设好港口设施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立起完善的港航法律体系;拥有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和专业人才;政府部门认真听取港口设施使用者和经营者的建议,如海事处通过多方咨询委员会与港航界和商界的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港口管理的整套运作公开,透明度较高并实行有效监督,如香港政府制订的《海事处手册》和《海事处服务承诺》,向港航界公布海事处的组织职能、港口设施及服务、各类服务收费表等。

  (三)政府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扶持——上海打造全球现代物流供应链重要枢纽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NextPage]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口,是海陆空交通枢纽,近年来物流业发展十分迅速,代表上海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连年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吨,排名世界第四。

  上海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得益于市政府积极有力的引导、协调和扶持。在《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中,确定了三大发展重点:一是构筑物流“三大平台”。即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的物流设施平台,以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以政府引导、协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

  二是发展第三方物流。即打破条块分割和垄断,整合现有资源,盘活物流资源存量,以组织联通内外的大贸易、大流通为宗旨,以覆盖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为基础,实现配送物流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具体实施方式就是重点扶持发展三种类型的采购配送中心,第一类是以工业原材料和零部件为主的配送中心;第二类是以产品贸易批发为主的配送中心;第三类是以运输、仓储、货代等专业服务为主的配送中心。在以上三领域培育形成三大综合物流企业。

  三是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即海港口岸型的外高桥物流园区、航空口岸型的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和陆路口岸型的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在重点推进这三大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进行一系列其他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节点的规划建设以及与主要港区配套的公路组合站和公铁中转货运站的建设,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多元、规模适当、功能配套、有机链接的物流格局和服务体系。

  在上海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过程中,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有力调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外高桥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就是由上海市政府所属的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运作的。上海实业集团成立于1981年,是上海市政府驻香港的窗口企业,主要搞资本运作,在香港为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上实集团资本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很强,2000年决定进入物流领域,组建了上实物流控股有限公司,首先注资1.5亿元参股外高桥集团,组建起大型物流企业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又通过控股重组了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  物流有限公司,去年4月又收购以空运。海运及大陆配送为主业的大通公司,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上海实业集团原来不是搞物流的,通过参股和收购进入,再不断整合资源。将外高桥集团的保税仓库、外联发公司的国际物流、大通公司的空海运输和大陆配送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并投资开发功能齐备的外高桥物流园区,很快打造出国内一流的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今年,外高桥物流园区还有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动作,通过更多的资源整合进行快速扩张。在外高桥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上海市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如:投资第三方物流3年内营业税“先征后返”(实际上是免);物流园区开发的贷款由财政贴息;物流园区内的七通一平由物流企业搞,园区外的配套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物流园区征地占用费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可缓交并且交后再由政府返还等等。上海的经验尤其值得重庆学习借鉴。

  (四)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深圳建设华南现代物流中心深圳紧邻国际物流中心香港,区位优势明显,且已建成公、水、铁。空四位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现代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和物流产业是深圳的三大支柱产业。由于深圳在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且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因此深圳 在发展物流业的过程中,虽然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一些推动作用,但总的来说政府的导向和调控力度较小,主要是企业独立运作。深圳的做法有利有弊,利在于政府给了物流企业一个比较自由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刺激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出了中海物流、盐田港等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而不利之处也是明显的,特别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早期,政府的导向和调控力度太小,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诸多不规范问题。如作为深圳几大物流园区之一的平湖物流园区,实质上已变质为一个挂着物流园区牌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而湖南白沙集团在深圳投巨资兴建的白沙物流园区,至今也不过是一个物业质量不错但空置率很高的仓库群。

  目前深圳市政府和有关研究机构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准备进行调整。在最近完成的深圳建设现代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中提出,要遵循“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的指导思想;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胆识和气魄、加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物流市;场运行环境,增强物流企业独立运营能力,形成市场、企业和政府有效组合的物流业发展格局。”

  2.国内外发展物流业的经验对西部的启示与借鉴第一,政府的引导扶持与企业的市场运作相结合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根本保证。从日本组织建设物流团地,到香港开展以港口为依托的国际物流业务,上海构筑三大物流平台和三大物流枢纽园区,以及深圳发展物流业等的经验教训,都说明政府的引导扶持和企业[NextPage]的参与及运作缺一不可。特别在启动由传统物流业态向现代物流转型早期阶段,政府的扶持和调控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西部在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必须遵循政府引导扶持与企业运作相结合的方针,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产业导向、政策扶持、有效组织加上企业的积极参与、自主经营,推进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进程。

  第二,以港口运输为突破口,推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以重要货运港口为依托打造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从港、深、沪等地的经验来分析,港口货运不仅可以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而且还具有实施物流业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性质。西部重庆、成都、西安等目前也已形成公、水、铁、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但从运输量看,航空运输量较小,主要运输还是公、水、铁。特别是重庆,它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家一类港口岸的地区,三峡大坝建成后,高峡出平湖,川江险滩暗礁将不复存在,重庆的深水良港从0增加到28座,通航河道增加30多条,江海联运,重庆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出海口。重庆已具备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突破口的条件和基础,因此重庆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打造长江上游、辐射西南和西部的现代物流中心。

  第三,合理组织物流业内部各行业的空间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团地)。开发建设物流园区的动迁成本很高,所以园区的功能定位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如果搞成一般港区的延伸就没有多大意义。同时,由于物流业内部各行业业务多元化,涉及范围和环节较多,同时需要有不同专业的企业协同运作,才能更好、更完整地发挥出物流业的整体优势。因此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全市现代物流园区(类似于日本的物流团地)为不同物流专业企业协同运营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应成为西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重要内容。

  第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实质上就是货物代理业,是通过把单独运送的货物有效地组合、“混载”于同一运输工具上进行共同运送,因而对于组织货源、开拓市场空间和提高物流网络效率具有突出的作用,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环节。由于一般货主不大可能把整条船、整列车厢包下来,而以卡车为代表的中短距离、小数量的运输领域使用自家卡车运货同样是很不经济的,因而必须通过“货物代理”,提高物流运输和配送效率。

  第五,充分发挥物流业的“互补效应”,推动物流业内部重组,整合物流资源,提高产业运营效率。由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靠某一个企业自身实力独自完成海、陆、空运输以及仓储等各种物流业务几乎不可能。因此加强西部物流业内部重组,提高产业互补效性,是目前西部建设物流中心的重要内容。上海外高桥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值得西部重点研究和借鉴。

  依托现有的五大货运港区,规划建设蓝家沦、猫儿沦、九龙坡、朝天门、长寿和寸滩六大物流园区。而市商委也从本行业的仓储资源和物流需求出发,准备在大渡口和九龙坡区交界处、沙坪坝、万州等地打造物流园区。本市的一些大型工贸企业也组建了不少主要是内部服务型的配送中心。但这些在建和运营的物流企业或配送中心基本上是分行业分部门自成体系型的,或大型商场或连锁店内部服务型的,还没有实现现代物流所要求的按供应链管理的社会化、一体化的配送服务。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所登载此文是由开放网络用户自由发布分享,本站不参与审核、编辑或修改,仅为提供给感兴趣读者学习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该文章的立场观点,且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
相关课程
用户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 Copyright (c) 2006-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hr580.com 企业培训课程站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序号:粤ICP备08118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