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在快速变革的制造业环境中,制造业正经历 “传统工人” 向 “Z 世代产业工人” 的代际交替,现场管理者面临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 ◇ 新生代员工占比攀升:追求个性化、价值感,传统 “指令式管理” 效能下降; ◇ 生产模式升级:智能制造、精益生产要求团队快速协同,现场管理者需从 “技术骨干” 转型为 “柔性领导者”; ◇ 代际冲突频发:传统经验与新生代思维碰撞,沟通低效、执行力不足、离职率高; ◇ 技能传承断层:老师傅的经验与新生代技能难以融合,团队凝聚力亟待提升。 面对00后等新生代员工时,如何运用柔性管理策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团队整体效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课程旨在帮助现场管理者深入了解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需求,掌握代际领导力、精准激励、冲突化解等工具,打造高协同、高韧性的生产团队,提升现场效率与质量,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课程收益 1. 管理认知升级:理解 Z 世代员工行为逻辑与核心需求,打破 “代际代沟” 认知偏差; 2. 柔性管理落地:掌握 性格分析、教练模型等工具,实现 “因人而异” 的管理沟通; 3. 团队效能提升:通过激励机制设计与冲突管理技巧,降低流失率,提升质量稳定性; 4. 跨代融合创新:促进经验传承与新生代创新,推动精益生产、提案改善等工具落地; 5. 实战场景演练:结合制造业实际案例,通过模拟演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风格 实战案例:课程内容来源名企和职场实践经验,注重实战、实用、实效,情景化案例学习; 行动学习:控场能力强,擅长教练技术和促动师演练,激发学员交互式学习; 逻辑性强:课程的逻辑性能够紧紧抓住学员思维,并引发落地行动思考; 价值度高:引入最新名企案例,擅长情景化模拟,工具实践性强,学习成果容易转化; 课程纲要 第一部分 现场管理效能诊断与新生代员工认知 第一章 现场管理效能的诊断的“望闻问切”四步法 一、勤望(观察) 观察点举例: 1. 生产线布局合理性 2. 设备操作规范性 3. 员工协作流畅度 4. 质量检验环节耗时 二、广闻(听取) 员工反馈场景举例: 1. 早会吐槽设备老旧 2. 私下抱怨排班制度僵化 3. 对工艺改良的建议 三、会问(询问) 提问示例:“你觉得当前工序中最影响效率的环节是什么?”“如果让你优化这个流程,你会怎么做?” 四、能切(分析) 开展步骤: 1. 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对“望”、“闻”、“问”阶段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识别问题和机会: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出生产现场运营中的问题以及潜在的改进机会。 3. 制定行动计划:基于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和实施步骤。 第二章 知己知彼——运用心理测评发现部属优劣势 一、了解00后员工的特点与需求 1. 00后员工的行为与心理特点 1) 成长背景与社会环境分析 2) 价值观、工作态度及期望探讨 3) 典型行为与心理特征 2. 识别00后员工的核心需求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新生代管理中的应用 2) 通过心理测评了解个体需求差异 二、发现优劣势——巧用SWOT分析新生代员工 三、DISC性格分析的理论假设 1. 外向与内向 2. 感性与理性 3. 注人和关注事 全员测评: DISC性格分析测评——全员参与(8分钟) 四、团队角色的最优分配 D型:领导者或决策者的角色——推动团队目标的实现。 I型:社交者或创意者的角色——团队氛围的营造和创新的推动。 S型:协调者或支持者的角色——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C型:分析者或质量控制者的角色——确保团队的决策和执行的准确性。 小组研讨:所在部门的角色分配优势与改善建议 五、新生代员工3大管理技巧 1. 沟通方式与技巧 1) 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 2) 有效的倾听与反馈方法 2.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 1) 建立信任与尊重的工作环境 2) 打造高效协作的团队文化 3. 高效沟通模型6W3H 1) 明确沟通目标 2) 沟通流程设计与实施 3) 减少部属犯错,提升积极性 第二部分 善用激励工具,营造团队积极氛围 第一章 教练型管理,培养高效团队 一、教练型领导者的技巧 导入:理解教练教练是什么?如何当好教练? 1、中层管理的“三忌”与“三问”; 2、管理猴子:别让猴子跳回你的背上的3个关键点; 二、教练工具:开展员工授权与赋能的GROW模型 三、运用情压管理技巧辅导员工 视频破冰:结合影片,出现沟而不通是谁的问题? 1. 识别员工的情压心理问题并针对性疏导 2. 觉察员工心理冰山,了解情绪背后根本原因 3. 激活员工状态的 “优点轰炸”分享法 4. 态度就是竞争力,帮助员工重塑积极心态 1、无障碍沟通的5大原则 案例分析:《水井的故事》如何避免人际尴尬与沟通误会 第二章 激励下属,提升动力 一、调整下属心态和人际矛盾的FIRE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