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logo
课程快搜:
采购管理 | 销售营销 | 研发管理 | 中层干部 | TTT培训
   您当前位置:企业培训课程站 >> 管理文库

寻找应对金融危机之道?

时间:2008-12-06;来源:企业管理文库;作者:;上传用户:aqingc

《大衰退》 (美)米·弗里德曼中信出版社 30.00元
《终结次贷危机》 (美)希勒中信出版社定价:28.00元
《大衰退》 (美)辜朝明东方出版社 39.00元

  一年多来,震中位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无一国能免受其害。一贯出言谨慎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更将这场风暴称为“百年一遇的危机”,恰如其分地代表了主流世界的担忧和恐惧。更加令人难以释怀的是,这场灾难现在看来似乎才刚刚拉开序幕,未来将走向何方?而这,无疑重燃了我们对1929年美国大萧条和日本近年来衰退进行分析比较的兴趣。

  长期以来,对于1929年大规模经济衰退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的解释为:股市崩溃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等问题凸显,因此造成信用紧缩,流动性陷阱产生,进而导致企业借贷困难,最终引发了整体经济大规模的倒退。这也是传统经典的解释。

  弗里德曼:流动性不足

  《大衰退1929-1933》一书,是弗里德曼辉煌巨著《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的一章,深刻剖析了这一惨烈的经济衰退,并对美联储当时失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在大萧条时期,对一波接一波的银行倒闭,美联储本该出面干预,但美联储却坐视不管,让存款人丧失信心,最后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涌现了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终于导致美国银行体系大崩溃。而如果一开始就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整,后果要好得多。因此,衰退的解决之道基本上都着眼于货币供给方,主张政府在大力治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同时,主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资金,增加流动性,遏制并消除信用紧缩现象,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弗里德曼还著有《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他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反对政府的干预,其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国里根主义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历史仿佛又一次重演。本次的危机,美国金融体系目前面临的最严重问题表面上同样是流动性不足。面对危机,对1929年大萧条同样有深刻研究的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继承了弗里德曼的衣钵,采取了给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做法,收购金融体系不良资产,给金融机构大手笔注资,联合全球主要经济体大幅度降息,以求稳定投资人信心,避免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恶化。但是这一次,是否还会有效?

  希勒:非理性繁荣

  对于本次经济危机,在金融学巨擘罗伯特·希勒看来,成因和解决之道却有不同。他认为:本次危机源于非理性繁荣,正是羊群效应的心理导致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泡沫和2000-2007年的房地产泡沫。

  希勒认为美联储过去20多年高举“低利率、高消费、美元贬值”三面大旗,纵容了民众和各大金融机构的贪婪和肆无忌惮,终于在2006年点燃了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终于自尝苦果。

  在他的新著《终结次贷危机》中,希勒提出了一套基于全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求最终建立一个真正关注风险的新市场,具体包括全面的金融咨询体系的改革、新的金融监管、设计一份包括审慎默认选项的金融规划等等。希勒的这一套方案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没有能够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和进行后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辜朝明:资产大幅缩水

  相对来说,日本野村证券旗下的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先生却更直指本质,也提出了似乎更合理的解释,并主张当此乱世应重用财政政策。

  辜朝明在《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幸存和发展》一书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日本20世纪90年代大衰退,认为都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效应造成的。要解决衰退,真正具有效力的是由政府主导的财政政策工具。

  “资产负债表衰退”是其首倡的一个在经济学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崭新概念。这种观点认为,衰退问题的根源并非货币供给方,而是货币需求方———企业。经济衰退是由于股市以及不动产市场的泡沫破灭之后,市场价格的崩溃造成在泡沫期过度扩张的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企业负债严重超出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自然会将企业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在停止借贷的同时,将企业能够利用的所有现金流都投入到债务偿还上,不遗余力地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希望早日走出技术性破产的泥沼。

  企业这种“负债最小化”模式的大规模转变最终造成“合成谬误”,于是就会出现即便银行愿意继续发放贷款,也无法找到借贷方的异常现象;而事实上同时银行也在极力避免既有贷款不良化;于是最终导致了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大衰退期间所观察到的货币政策失灵现象的发生。

  大衰退后的思索

  1929年大萧条的恢复,得益于凯恩斯理论诱发的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引发的旺盛需求;而日本至今却依然深陷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济衰退之中,前几年似乎刚有起色却又被此次危机重新拖下水,可能就是因为日本央行一直在错用药。

  也许,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灾难,仅仅只是开始。伯南克的药方开出来了,并且已开始执行,但效果至今未明。而事实上,我们正看到金融海啸已演化成了经济危机,大范围的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如目前三大汽车巨头正挣扎在破产的边缘,等待着新总统奥巴马来拯救。

  回顾80年前爆发的那场同样源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我们不难发现,它给世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灾难,更为希特勒上台、德日两国军国化铺平了道路,并最终将人类拖入世界大战的深渊。80年后的这场金融风暴最终将如何演变,又会将我们引向何方?联想到最近国际形势的动荡,大国之间的紧张气氛,不得不让人担心。这种种疑问,只能留待时间去解答了。

  弗里德曼 解决衰退之道的根本办法,是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不足,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罗伯特·希勒 建立一整套全新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以求最终建立一个真正关注风险的新市场,从技术层面彻底解决金融问题。

  辜朝明 要解决衰退,当今学术界主张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令人怀疑,真正具有效力的是由政府主导的财政政策工具。

  □书评人 曾昭逸

文章热词: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所登载此文是由开放网络用户自由发布分享,本站不参与审核、编辑或修改,仅为提供给感兴趣读者学习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该文章的立场观点,且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核实后会给予处理。
相关课程
更多>>
相关专题
用户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 Copyright (c) 2006-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hr580.com 企业培训课程站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备案序号:粤ICP备08118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