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背景 目前国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测试”的思维普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频频暴露,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利润降低,甚至召回,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的许多不利的影响。 本课程通过业界最佳实践的讲解、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研讨,详细讲解: 1. 产品测试与产品质量有什么密切关系? 2. 产品测试的主要工作以及活动有哪些?产品测试有哪些基本原则? 3. 企业推行可测试性设计有哪些障碍,怎么消除障碍推行可测试性设计? 4. 可测试性设计基本过程和目标是什么?可测性设计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5. 如何进行测试需求评审,测试人员如何向开发人员提出可测性需求(DFT)? 6. 电子硬件和软件测试有哪些管理要点?工艺设计类DFT有哪些主要规则?PCBA有哪些主要规则? 7. 可测试性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可测试分析方法? 8. 如何确保测试人员有效参与到产品开发前期,加深对产品的了解? 9. 产品测试的组织如何确定,如何考核,如何激励? 10. 如何规划、实施自动化测试,减少测试重复,提升测试效率? 课程详细讲解被业界优秀公司证实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可测试工具和方法,实现产品测试的理念、方法、工具有机结合,从而使学员在实战演练与方法讲解中深刻领悟可测试性技术和分析方法,使学员切实应用到公司实际产品测试中,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确保市场成功。与此同时,课程分享业界成功企业的可测试性设计管理方法,包括产品测试管理和技术实践。
● 课程收益 ◇ 学习如何提高测试过程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 ◇ 学习如何通过完整的测试设计,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 ◇ 掌握产品测试的关键流程和活动、模板、工具 ◇ 找到如何管理产品测试组织及团队的方法和思路 ◇ 学习业界领先的测试项目管理方法(如华为、康佳等) ◇ 掌握国际化标准产品测试流程的建设思路 ◇ 掌握测试工程过程,如可测试性需求提出、测试策略、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模板 ◇ 掌握产品测试涉及的关键技术,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验收测试 ◇ 学习产品测试的绩效度量指标,以及测试团队的绩效考核 ◇ 找到测试团队跨部门协调困难的解决之道,如何使测试团队发挥最大的价值 ◇ 掌握建立自动化测试平台和方法和思路 ◇ 学习企业级产品测试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技巧
● 课程纲要
模块一、产品质量与产品测试概述 ◇ 测试在质量体系中的位置-测试是质量控制重要手段 ◇ 质量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 质量管理活动 ◇ 策划、控制、保证、改进 ◇ 不同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看法-著名企业质量宣言 ◇ 测试在CMMI中的位置 ◇ H公司测试流程演变 ◇ 产品测试为什么失败? ◇ 产品测试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 计划、方案、单板级、整机级测试与认证 ◇ 什么是产品测试四大活动? ◇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 常见的测试方法 ◇ 静态、动态;单元、集成、系统、验收;白盒、黑盒、灰盒 ◇ 测试方法的对应关系 ◇ 产品测试的五个基本原则 ◇ 客户化、不同的测试等级、尽早测试、Good-enough、PARETO法
模块二、可测试性设计基本过程和目标 ◇ 案例研讨演练 ◇ 某嵌入式产品M公司测试数据分析 ◇ 可测性设计的准确定义及基本概念 ◇ 可测性和可测试性设计定义 ◇ 可测性意义 ◇ 可测性设计的优势和局限性 ◇ 可测试性设计三类方法 ◇ 可测性设计的物理特征表述 ◇ 可测性物理表征-能控性和能观性 ◇ 可测试性设计的目标 ◇ 可测试性设计质量、成本和效率分析 ◇ 可测性设计的基本过程 ◇ 基于并行工程的可测性设计体系结构 ◇ 当前电子产品的测试手段 ◇ 当前电子产品测试面临的困难 ◇ 电子产品测试方法发展趋势 ◇ 可测性设计的常用缩略语和术语
模块三、可测试性设计需求分析 ◇ 演练与讨论:可测试性需求怎么收集? ◇ 为什么需要可测试需求? ◇ 测试需求分析测试框架 ◇ 测试需求分析-产品测试规格分析 ◇ 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规格评估 ◇ 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规格跟踪 ◇ 什么是好的需求? ◇ 好需求的八大特点 ◇ 需求案例演练 ◇ DFT规格需求 ◇ 用户的可测性需求 ◇ 需求转化示例 ◇ 内部的可测试性需求 ◇ 理想测试和真实测试比较 ◇ 电子硬件生产测试需求 ◇ 电子硬件直通率和可测性 ◇ PCB缺陷种类
模块四、产品测试管理要点 ◇ 产品测试管理内容:四项主要工作 ◇ 测试业务的阶段性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 渐增Build测试方法四个阶段 ◇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测试业务(研发测试) ◇ 其它产品测试概念 ◇ 软件测试V模型 ◇ 测试工作五大管理要点 ◇ 案例研讨分析 ◇ 产品测试生命周期模型 ◇ 测试生命周期对应的关键交付件 ◇ 某公司测试阶段分配 ◇ 原型样机测试过程定义 ◇ 工程样机测试过程定义 ◇ 小批量样机测试活动定义 ◇ 单板硬件测试过程 ◇ 演练:历史项目后期测试中存在的效率低下、难以测试、测试问题难以定位等问题 ◇ 工艺和功能类测试介绍 ◇ 测试理念 ◇ 生产测试策略的指导原则 ◇ 生产测试方法MVI、AOI、AXI、ICT、FLY ◇ 单板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简介 ◇ 功能测试 ◇ 子架测试 ◇ 仪器堆叠 ◇ 通用平台 ◇ 专用平台 ◇ FT装备的开发策略 ◇ ICT与FT的比较 ◇ PCBA工艺测试策略 ◇ 工艺和功能类测试设计要求 ◇ 定位孔、公差、夹具、探针 ◇ 测试点 ◇ 电路设计 ◇ PCBA可测试性设计要求十三个规则 ◇ PCBA DFT审查案例
模块五、可靠性测试设计 ◇ 可靠性测试设计 ◇ 可靠性试验、分析与增长 ◇ 可靠性试验的四大基本方法ALT、HALT、HASS、ESS ◇ 可靠性试验分析方法FMEA、FMECA ◇ 可靠性增长设计补偿有哪些措施? ◇ 老化筛选(环境应力ESS)原理和行业经验 ◇ 工作坊:怎么建立可靠性测试试验室 ◇ H公司可靠性测试设计案例 ◇ M产品可靠性测试与设计案例 ◇ K公司可靠性测试案例
模块六、可测试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 可测试性设计指标定义 ◇ 故障检测率(FDR) ◇ 故障隔离率(FIR) ◇ 可测试性方法和技术-端到端 ◇ 可测试性分析方法 ◇ 经验分析法 ◇ D矩阵分析方法 步骤 方法 建立器件失效模式库 ◇ 故障检测常用技术 ◇ 取值范围检测法 ◇ 比较法 ◇ 数据一致性检测 ◇ 奇偶校验法 ◇ 时基检测法 ◇ BIST软件自测 ◇ JTAG技术 ◇ 故障常用检测技术对照表 ◇ 硬件测试关注内容 ◇ 标准硬件项目测试流程 ◇ 可测性技术总体构架 ◇ C公司硬件可测性实例 ◇ I公司硬件可测性实例 ◇ S公司硬件可测性实例
模块七、可测试性设计的组织和角色 ◇ 测试部门在公司的位置 ◇ 测试代表的职责和任务 ◇ 测试外围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 测试团队内部职责分工方案实例 ◇ 测试组织的梯队建设 ◇ 测试人员的双重晋升机制 ◇ 测试人员资格等级划分 ◇ 可测性设计在公司推广中的障碍 ◇ 公司怎么推行可测试性设计? ◇ A公司测试体系建设历程
模块八、产品测试技术与自动化 ◇ 什么是自动化测试 ◇ 自动化测试脚本语言 ◇ 什么样的测试适合自动化 ◇ 自动化测试的发展历程 ◇ 自动化测试框架 ◇ 自动化测试常用工具 ◇ 自动化测试工具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 ◇ 产品可靠性指标及测试方法 ◇ 单元测试工具 ◇ 开源工具:软件单元测试(CPPUNIT,JUNIT等) ◇ 商用工具: VISUAL UNIT,嵌入式测试工具,硬件测试工具 ◇ 案例:某公司PCBA自动化测试生产线原理解析
九、回顾总结
十、Q&A
讲师介绍
何重军 ◇ 研发项目管理专家、产品测试专家,可靠性分析及失效分析技术专家。 ◇ 在国内知名通信企业(华为)工作近10年,在华为工作期间,先后从事工艺基础开发、项目管理和产品测试、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作。 ◇ 在研发流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沟通能力强,有协作精神,富于创新。对部门管理、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经验丰富。 ◇ 多年国内著名企业内外部培训经验。培训咨询服务过的企业有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通信电子、金融电子等10多家知名企业,如阳光电源、联合汽车、德赛西威、OPPO、海尔、美的、海信、创维、TCL等。 ◇ 与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多年,参与多个咨询和培训项目。 ◇ 培训课程实战、实用、实效,工作坊演练,记忆、理解、掌握、运用效果好,案例典型、切合实际,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课程优势: 标杆企业经验、大中小企业案例、多年理论与实践提炼而成的精品课程。
课程特色: 课程内容采用行业标杆企业的技术管理方法论,结合中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最佳实践,总结提炼出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理论。 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实际案例研讨、情景模拟、角色演练等方式加深学员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转化能力。大量应用工作坊的形式演练,尽可能的达到记忆、掌握、运用多层次效果。 独创的国学思维融合国际标准,取势、明道、优术对应国际先进的PBA(Background背景、Principle概念、Action行为)课程设计,知识比例1:2:7。 同时借鉴行业MBA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实战商学院教学方法、NLP教练技术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提炼方法,力求体验和行动式教学,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记忆效果和运用效果。 |